国投小三峡公司乌金峡水电站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000天!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5-06-13
【字体: 】  浏览次数:

截至2025年4月12日24时,公司乌金峡水电站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000天,创造了乌金峡水电站安全生产新纪录。

十六载岁月,6000个日夜,乌金峡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约11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最高达到8.11亿千瓦时,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强基固本 筑牢安全基础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6000天里,公司持续修订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应急预案;强化“安规”“两票三制”的刚性执行,扎实开展“春检”“机组定修”“迎峰度夏”等工作,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实施隐患分级管理、闭环整改;强化外包队伍管理,加大现场“三违”行为的检查惩处力度,有效防范外包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近5年,中电联年度电力行业常规贯流式发电机组生产运行指标对标结果中,乌金峡水电站1号、2号、4号机组多次荣获优胜机组。这是公司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可靠性的一个缩影。

科技赋能 谱写安全新篇

“集控运行中心”对现场进行联动监控、电站水库采用水下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对大坝进行高精度监测……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入驻”生产现场,为乌金峡水电站安全管理筑起坚固防线。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引领,积极推进智慧电站建设,通过增加前端感知设备,增加边缘智慧中心,采用知识图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电站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项目与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和生产设备的稳定性。近年来,多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用科技创新谱写了公司安全管理的新篇章。

强化培训 提升安全技能

“一轮定修期下来,我们对全厂各个设备的知识都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今年新入职的员工如是说。自今年电站3号机组A级检修启动以来,电站检修班组将检修现场作为“练兵场”,以实战任务为教材、以故障难题为考题,通过识设备、看图纸、教技能、传绝活等方式,将技术传承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为公司注入永不枯竭的“人才动能”。

多年来,公司采取基础培训、岗位轮训、“师带徒”学习等方式,狠抓岗位人才培养。为了给青年员工队伍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公司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以组织开展日常劳动竞赛为抓手,强化员工对制度、安全、岗位技能的学习,大大提升了职工的安全履职能力。

文化润心 凝聚安全合力

一直以来,公司始终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着力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营造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持续一体推进“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甘肃省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等称号。

在进入生产现场的道路两侧和楼道楼梯等区域,图文并茂的展板、简洁醒目的警示标语和挂图随处可见。“通过设立安全文化墙、宣传栏等安全文化阵地,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理念‘抬头可见、低头就有’”公司安健环管理部经理表示。

同时,公司坚持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攻坚,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安全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把责任传递到党员肩上,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今年电站3号机组A级检修工作注入强劲力量。让党旗在安全生产的第一线高高飘扬,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促进安全生产的“硬支撑”,夯实了能源保供的“安全基石”。

安全生产6000天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新征程上,公司将继续坚守初心,永葆“归零”心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本质安全水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3 09: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