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从1550飘到6206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9-29
【字体: 】  浏览次数:

让灵魂从1550飘到6206……
                    ----启孜峰攀登游记
                                 谭翼翔

  坐着火车去拉萨。这是我的第二次进藏,但这次进藏是完成自己心中一个梦想,要让自己的灵魂从1550飘到6206,路过布达拉宫,再一次感受了圣城拉萨标志性建筑的雄伟,灵魂在这一刻得到洗礼。

  2009年4月26号在拉萨适应。今天跟随队友一起去游览圣湖纳木错,路过7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峰。全国各地的山友齐聚拉萨,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聚在一起,这种过程是让人激动的,我们在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合影。4月27号,去西藏登山队报到。此次登山大会为我们做后勤保障的是大名顶顶的西藏登山队,登山活动属于危险运动,此次西藏登山队会派出大批实力很强的队员为我们服务,连高山厨师都登顶过珠穆朗玛峰,所以我们心里都是非常踏实的。签完协议,在阿旺教练的带领下我们去色拉寺拉练。此次拉练高度是海拔3600-4000米。下午教练给我们讲解有关登山的技术操作内容,很严格很详细。

  4月28号是我们出征的日子。没有想到这次的启孜峰(6206米)攀登是如此的隆重,与西藏登山协会挂钩,将我们纳入了第九界西藏登山大会(4月28日―5月6日)之列,而我们这队作为今天第一队上山的队伍,西藏电视台从昨天早上我们的报名、拉练、基本训练开始就全程拍摄,今天又加了个CCTV跟拍!十五个人的队伍来自全国十个省市,在早上的大会开幕式上作为唯一一个兰州人站在兰州队的牌子后面还是有些激动和自豪的。登山大会的出征仪式十分隆重,但我的心中还是非常平静,在此之前一直参加公社的户外徒步或者是自助去全国旅游,第一次登雪山是因为参加了百分之五的透明梦柯活动,那一次稀里糊涂的跟着百分之五进入美丽的透明梦柯,整个过程让人魂牵梦绕,慢慢的就被雪山迷住了,结果后来的这几年假期都用在攀登透明梦柯、雪宝顶、尖山子、岗什卡、老虎沟无名峰这些5000M雪山中度过的。

  4月29日我们将出发到5400米的前进营地ABC。第一次感受豪华

  ABC,羊八井登山基地非常豪华,有很好的饭堂,有室内,室外温泉游泳池……,还能睡在舒适的床上。早上起来随队医生为大家测试血氧浓度和心率,我的心跳100,血氧84,当地的海拔4200米,非常正常。简短的出发仪式后,西藏体委领导把此次活动旗帜交到我们的旗手手中。

  今天将在5400米的前进营地ABC饭堂里吃早餐,把大包小包以及我们自己都丢到门口的大卡车里,卡车载着我们到4700米的尼姑庵,然后开始徒步到ABC。在尼姑庵停车后,我们背负着自己随身的小包,开始走向ABC,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一个很陡的山坡,一直在山谷穿行,两边都是裸露的石山,脚下很多路段都是乱石堆,说实话,走起来很不轻松,启孜峰洁白的雪峰一直都在前面视线范围之内,犹如一个冰清玉洁的美女,指引着我一直前行。今天状态不好,最终我是倒数第二抵达ABC的人,大概花了4个半小时,最先到达的队友用时2小时。ABC大部分都是三人帐,正好跟江西的“我行我素”一起混账,于是随手找了个帐篷,把小包丢进去做个记号,就开始到处乱走观察环境,看到前面有两个很大的军用帐篷,进去一看,原来是我们的饭堂,正好饥肠辘辘,找了个方便面,泡开就吃了,边吃边跟大家聊天。测了一下海拔,接近5340米。今天晚上伙食不错,有炒菜和米饭,还有我最爱吃的土豆丝,能在海拔5400米的地方吃上这些,要感谢藏队的厨子。这一晚痛苦难眠,一起混账的“我行我素”跟我一样一夜难眠,我们俩头疼的厉害,趟在帐篷里呼吸困难,只能坐着等到天亮,这次我终于尝试到高原反应的滋味,终于感受到睡觉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脑子里不时想放弃此次攀登,但山始终是我喜爱的,若放弃,十分可惜,心中的矛盾此起彼伏。终于熬到天亮了,碧空下的启孜峰又开始了新的召唤,爱它的人们也开始了新的攀登。

  今天是4月30号,状态出奇的差,吃过早饭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看着大家纷纷穿装备去冰壁训练,我只能迈着蹒跚的脚步在ABC晃来晃去,领队风子见我这状态,建议我下撤羊八井降低海拔适应,明天跟第二组队员在上来,此时的我还是比较矛盾,脑子里激烈的斗争,

  下撤还是继续在ABC适应呢,就在这时洛则教练跟我说:小伙子背上你的装备,慢慢向上走走,如果实在难受就必须下撤。我背上了我的装备跟随我的领队向训练的冰壁前行。高山缺氧,气压约为正常的三分之二,人走几步就气喘的厉害,胸像是要炸了一样,心仿佛要跳了出来。浑身软弱无力,终于看到大家训练的冰壁了,慢慢的我加快了脚步,冰雪蓝天让我感到了舒畅。

  此时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一群人抛舍温暖的家和舒适的城市生活,露宿山野,忍受高反、寒冷和超体力极限的折磨,千里迢迢来到这雪山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问过我的队友,队里一半都没有登过山,他们只能说出只言片语:登山是一种享受;返璞归真;山远离尘嚣,想看看自己有多大的毅力…;负责我们的扎西教练说:山是有灵气的,各有各的性格,爬了这么多山,我最喜欢还是珠峰,它给人一种威严感……。

  为了克服高反,赶紧把装备找出来,穿好安全带,把主锁,8字环,上升器挂好,带上冰爪和冰镐,跑到外面自己看了看,貌似还是挺专业的样子,耐心的听教练们讲完要点,抓了一根绳,把上升器扣上,就开始往上爬了,没有什么大的难度,仅仅是到了最陡的地方,感觉很喘气,有点累。上到坡顶,换上8字环,一跳一跳的夹带着大堆雪粒就下来了。没有什么挑战性,就呆在一边发呆了。此时我到达的海拔5555米。不远处就是明天要攀登的启孜峰。洛则老师让我克服高反的方法就是白天尽量多向高处攀登,然后慢慢走到更低的海拔,然后走回营地,喝大量的水,并排出相同量的水分,始终保持自己身体的血液循环。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是我们这队冲顶的日子,我要铭记这一时刻,这一刻是我人生新的一刻,因为我要去6206,让自己灵魂在空中飘荡。昨天终于适应了这里的天气,好好的睡了4个小时,正是这4个小时保障了我成功登顶和安全下撤的体力。最痛苦的时候,风景往往是最好的。所有的一切辛苦,痛苦,高反,寒冷,气喘...在极致的美景前面,都是不值得一提的。早上2:30分爬起来的时候,我穿好所有的登山装备,走出大厅,满天繁星下,可以隐约看到启孜峰,深深的呼吸了一口寒冷,干燥的空气,出发吧,点点星光照耀着雪地的点点头灯,深一脚,浅一脚,我们一个跟一个,朝着远处6206米的顶峰出发了,我们的教练扎西在最前面控制节奏,几乎就是走10步,就停一下,说实话,这个节奏对我来说实在有点慢。日出前的攀登需要通过三个雪坡,第一个最陡,但最短,第二个很陡很长,第三个很长但不是很陡,这三个坡估计就是启孜的难点了,都需要用到上升器。或许是教练扎西控制的节奏慢的缘故,我爬了三个坡没有感到累,也没有特别气喘,大家都系在一条绳上,只要前面有个人慢,就全部都得等,所以,实际上整个队伍的速度,就几乎取决于最慢的那个人。

  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体验,在那过程中感受刺激和快感,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野性冲动和自身挑战。固有的生活氛围,像无形的病毒,感染、摧残着灵魂对挑战的冲动欲望,久久地在病态中生存,机械的往复使得自己的心智凝冻,体能萎化,感知不敏。当自己脱掉虚伪的外衣催生理性和梦想的绿树,恢复本我,激活灵性,去雪山中体验生命的完整和完美。梦醒时分,暮色天光,一路走去,不时仰望近在百米的启孜主峰,在山的怀抱感受山的性格,阅尽山色。不登临高山,那有此情此景。在自己脚下的每个观察点,山都展现着无穷的魅力,不禁令人大呼:“无限风光在险峰”。终于爬上第三个坡,再横切200米,就是顶峰了,到了这个地方,实际上登顶已经没有任何悬念,我朝顶峰走了大概50米,天已经亮了回头看看后面的队友,大家都在辛苦的向上攀登。我们这组是第一个到达启孜巅峰的,给前面的队友拍登顶照片,我们一同体验登顶的快乐。

  我会记着这一时刻的:2009年5月1日8:29分我们成功登顶,此刻我的灵魂在这里飘荡。一位美国登山家说过:“向上攀登一步,我就呼出一份心胸中的污浊,吸入一份自然中的纯净。”

  登顶启孜,我觉得又一次得到了一次新生,站在顶峰,看着自己在莹洁闪亮的白雪上留下曲曲折折的脚印,我舒畅地把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成功和失意都抛到脑后,留下的只是面前美丽圣洁的雪山,人生的道路还有高峰。山在脚下,我真实地感觉在巨石,在茫茫白雪下,涌动着无限的活力和柔情。

  我继承了领航员同志的下山像疯狗的传统,2个小时就从6206米下撤到5400米的ABC前进营地,今天真是天气好,人心情也好,体力充沛,下撤到ABC我十分兴奋,帮助队友收拾行李,准备等队友到齐后下撤到海拔更低的羊八井大大本营。再一次看看美丽的启孜雪山,学会用心去倾听大山的呼唤,用心去体味人间的真情,摆脱自我,将自己与山拥抱,大声的呼唤:我要回家,心中期待与山下次的接触。

  山,是有生命的。登山是一种历险磨练,会使自己的灵魂在空气中飘荡,灵魂皈依升华,山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山使我充实完善,自知自信。拿着证书和哈达,我的目光投向东边,穿过重重叠得的雪峰,遥望浩瀚的纳木错。其实,对每一个登山者来说,不存在征服,征服和敬畏总是相互并存的,攀登的过程亦是一种亲和的过程,山不仅是一种高度,更是一种境界,山的高度就是我自己的高度,山的挺拔就是我自己的挺拔。

  走过艰辛,只剩下美好的回忆。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02 17:30:40